信息公开
INFORMATION
2025年1月20日,是我国第二个国家急救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关爱生命,救在身边”,旨在唤起社会各界对急救的重视,从国家文化和民族意识的高度来提升全民族的应急响应能力。
NO.1、如何拨打“120”?
拨打电话很简单,但如何准确向调度中心表达信息呢?
拨打“120”三要素
○ 地点
○ 伤情
○ 人数
○ 首先,地址要明确,要告诉“120”患者所在的详细地址,报告地址时要重点说周围具有标志性的、显著的建筑物。
○ 其次,简要描述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伤情。要告知“120”患者目前最主要的症状,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以及患者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等基础信息。
○ 保持联系电话畅通,急救人员出车后会及时与求救人联系,进一步核对地址,并进行必要的自救指导。
○ 如果是路人拨打120,应尽量留在现场不要离开,以便急救人员询问相关信息。
NO.2、心肺复苏是救命之术
如果发现有人倒地时:
判断环境安全: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,安全后再进行现场施救。
判断意识:判断患者意识,可轻拍患者双肩,在两侧耳朵同时呼喊。
判断心跳呼吸:判断患者有无心跳呼吸,施救者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,面部贴近患者口鼻部,感受有无气体进出,眼睛观察患者的胸部有无起伏,时间10秒。
拨打电话:患者无意识时向周围人群寻求帮助,并立即拨打120、110或其他急救电话。
胸外按压
○ 按压姿势:使用掌根进行按压
○ 按压位置:胸骨中下段,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
○ 按压深度:成年人5—6厘米
○ 按压频率:100—120次/分钟
检查口腔异物:检查口腔有无异物,如有异物将其取出。
人工呼吸:施救者用嘴罩住患者的嘴,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翼,吹气2次,每次约1 秒,吹气时应见胸廓隆起。循环做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(30:2),每做5组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、脉搏和呼吸。
尽快除颤:有条件尽快电除颤。
NO.3、异物卡喉怎么做?
成人
○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,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。
○ 一手握拳,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腹部(胸骨下肚脐上2cm)。
○ 用另一手抓住拳头、快速向上向内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。
○ 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除。
儿童
○ 在孩子背后,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,一手握拳,另一手包住拳头。
○ 双臂用力收紧,瞬间按压孩子胸部。
○ 持续几次挤按,直到气管阻塞解除。
3岁以下幼儿:如果是3岁以下幼儿发生支气管异物梗阻,应立刻把孩子抱起来,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,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,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,让其脸朝下,趴在救护人膝盖上。在孩子背上拍1-5次,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。
NO.4、烫伤五字口诀要记住
冲:立即用大量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,以迅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,减少热量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。这一步非常关键,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。
脱:如果烫伤部位有衣物覆盖,要轻轻脱下或剪开衣物,避免衣物与伤口粘连造成二次伤害。注意,如果衣物与伤口已经粘连,千万不要强行脱下,以免加重伤势。
泡: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,持续15-30分钟,以进一步散热并缓解疼痛。如果无法浸泡,可以持续用冷水湿敷。
盖: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轻轻覆盖在烫伤部位,以保护伤口免受外界污染,并减少感染的风险。注意不要使用有颜色的布料或药膏,以免影响医生对伤口的判断。
送:及时就近送往医院。若烫伤严重,在应急处理后尽快送至专科医院救治。
NO.5、外伤
撤离现场:如果现场环境危险,容易诱发二次伤害,应立即带伤员离开现场。
保证通气:通气是创伤急救的重要环节之一,清理气道,改善通气。呼吸、心跳骤停的患者,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治疗。
止血治疗:如有出血,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,十分必要时方可在创口上方扎止血带,并应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,按时放松止血带。
包扎治疗:对于暴露的开放性创口需要用清洁的布进行包扎,有骨折时需要局部固定制动,可以是医用的夹板、支架等,也可以是树枝、木棍等。
转运治疗:创伤现场的伤员经过简单救治后,必须尽快转运至正规医院治疗。
日常生活中,意外无处不在,在平时学习一些急救常识,遇到意外时,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急救护措施,就能够有效挽救生命,为医护人员争取救援时间。这些急救知识希望都用不到,但一定要知道!